返回首页

读刊|让实干为要的干部有为有位

时间:2025-03-05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在基层常常听到说“不怕流汗,就怕白流”。基层干部不怕苦和累,就怕汗水流进泥土却浇不出希望。因此,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让有为者有位是关键。

  用人导向是无声的动员令。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人用人就是风向标,影响干部作风与党风。一个项目推得快,问题解决得好,最后提拔时却以“学历高”或者“有关系”为标准,而没有真正考虑实际付出和贡献,难免让基层干部心寒。如果提拔名单里频繁出现“会说话”“会来事”的,田间地头就会少了“踏实干”“埋头干”的。树牢基层一线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大力提拔使用那些在防汛堤上守过夜、在项目工地磨破鞋、在征地拆迁上磨破嘴的干部,比开10场动员会都管用。当一批又一批踏实肯干、敢于担当的干部陆续走上关键岗位,就是最好的方向引领。

  晋升通道不能设“隐形路障”。年轻干部数着年份等位子,中年干部守着岗位无奈度日,一些能力不足者却长期占据重要岗位,这样的“职业宿命”最消磨心气。干部一旦对工作缺乏认同感和使命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就会产生偏差。破解困局的关键,就在于既要打破“资历排队”的潜规则,更要打开多元出口,让职务晋升不再是唯一途径,让干部看得见向前走的多种可能。比如,职级并行让“老黄牛”不挤职务独木桥,跨部门交流给“技术派”新舞台,专项聘任为“攻坚手”开出特别通道。当40岁的副科发现能凭招商实绩转任国企高管,55岁的“老乡镇”通过职级晋升拿到副处待遇,因为有了无数种可能的向上希望,队伍里自然会激荡向上的力量。

  让有为者有位,需要推进“能者上、优者奖”的用人导向。当前,广西正处在起势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扛起事业发展的千斤重担。要在一线考核干部,实施“一线练兵”计划,将年轻干部放到防汛救灾、乡村振兴、重大项目等“火线岗位”,在实践中检验能力、锤炼本领,让有为者有机会冒尖。强化即时激励,对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优异的干部,及时予以通报表扬和嘉奖,让有为者感受到认可,形成“干得好就有回报”的鲜明导向。

  政治生态就像庄稼地的墒情,干部是能感知到湿度的。组织上看得见干部实干的汗水,他们鞋底的泥巴就变成了底气。当提拔名单里越来越多“老黄牛”,单位里越来越少“空谈客”,埋头实干的人自然会把腰杆挺得更直。人心都是跟着希望走的,想为者有机会、敢为者有底气、善为者有舞台,就是在每个干部心里栽下“值得干”的种子。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整个队伍枝繁叶茂也就可期可望。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