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2007年8月,林彪的大女儿林晓霖来到了梅州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参加活动。消息传开后,许多人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纷纷向林晓霖表达自己的心情,不少人激动地请求与她合影留念。
此时的林晓霖心情很好。就在不久前的建军八十周年之际,一个引人瞩目的事件发生了——她父亲的照片再次以开国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三的名义,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展出。
这是自“九一三”事件后,林彪的照片首次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眼前,这无疑传递出了一个信号,军方对林彪的历史评价有了新的变化。对于这个变化,林晓霖感触颇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坦诚地说道:“父亲的功是功,过是过。”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时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对待“林彪”这个条目。当时,解放军总政治部百科全书编辑室送来了已编写好的“林彪”条目给黄克诚将军审查。编写的难度在于既要考虑要不要把他列入条目,又要思考编入之后该如何书写。
当时,列入条目编入全书就相当于给出官方盖棺定论,意义非凡,因此必须格外慎重。而在送审的条目中,其他共和国元帅、将军都有详尽的“人物志”和人生履历,林彪的条目却写得很简单模糊,只列了几个官衔,甚至连元帅军衔都没体现,就像一个无字碑。
当时,在如何评价林彪历史功绩的问题上,最早给出意见的是陈云同志。1983年8月,陈云在指导《辽沉决战》一书时谈到:“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在当时正确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否定。
但是不能只看到这一方面的作用,还必须看到其他方面的作用。”不过,陈云主要是针对战役层面,从沉阳战役方面对林彪功绩进行了客观评价,认为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和毛主席制定的正确方针和方略,才取得了东北的大胜利。但陈云并没有对林彪一生进行全面评价。
黄克诚将军看罢样稿后,严肃指出林彪的条目不能如此简陋。他以司马迁为例,要求大家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像历史学者那样去评价历史人物,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做到公正、客观。
黄老提出要从两个方面去评价林彪:一是他在历史上对党和军队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不容忽视、抹杀的;二是他所犯的错误,也不能含糊。功和过都要写清楚、明确。这一观点正是后来对林彪进行评价的方向。
在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的努力下,军方最终做出了公正评价,让林彪得到了公正对待。从曾经条目编写面临的艰难抉择,到如今得到公正评述,这其中经历了诸多曲折。林晓霖深知其中不易,她感慨官方对父亲评价的改善,让她和家人欣慰不已。
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人物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历史人物的功与过,是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做所有事情的综合体现。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有过错,就否定他的全部功绩;
也不能因为他的某些功绩,而对他的过错视而不见。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客观、公正地去审视每一个人物,才能让历史更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黄克诚将军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为历史给出了公正的答案,也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真理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