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4年财报盘点之二三成上市企业营收缩水物流装备业在政策支持下能实现“绝地求生

时间:2025-05-12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因物流装备领域垂直性较强,上市企业在交易所分散隶属于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智能制造等交叉板块,本文汇总了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19家以物流装备为主要经营范围的企业财报数据,对2024年物流装备行业整体经营情况、新上市企业和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指正。(注: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上市物流装备企业在2025年4月30日前已陆续披露2024年年报,19家物流装备领域上市公司主要指标汇总如下:

  总体来看,营收规模达十亿规模以上的企业有14家(其中百亿规模以上的2家),但超过三成企业的营收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半数企业总资产缩水。甚至去年新上市的3家公司中,有1家企业2024年亏损超过亿元。

  在报告期内19家上市企业中有14家实现了盈利,5家亏损,整体表现差强人意。上市企业中有半数企业实现了营收与利润双增长,分别是:安徽合力、迦南科技、诺力股份、杭叉集团、德马科技、瑞晟智能、兰剑智能、井松智能、北自科技、中力股份。其中迦南科技数据表现最为亮眼,营收与净利润与上年相比增幅均超过10%,德马科技、北自科技营收与净利润与上年相比增幅均超过5%。

  本刊针对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企业进行了更为详尽的梳理分析,可转跳查阅。此外,收购的全球叉车厂凯傲集团的潍柴动力因业务范围较广,并未列入此次物流装备上市企业统计中,但其营业收入构成中智慧物流产品约887亿元,毛利率26.91%,占总营收的41.14%。

  产品毛利率能代表产品的成本以及收入的关系,这一数据在制造业尤其重要,它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可能的竞争环境和经营情况的变化。本文将19家物流装备企业的产品类型及毛利率进行了汇总。(注:制造业与服务业等行业的毛利率计算有根本的差异,单纯的数据差异并不能判断企业发展经营情况,服务业、信息业的毛利率普遍较高,但营业费用较高,获利也无法同制造业一样规模化扩大复制。)

  浙江中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中力股份)2024年12月24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中力主营领域为电动叉车、智能叉车等机动工业车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电气机械、食品饮料、电子商务、汽车制造、批发零售、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是我国叉车领域的头部企业。

  2024年,中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5.52亿元,同比增长10.6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亿元,同比增长4.23%。因全球化战略布局较早,加之对北美叉车品牌BIGJOE的收购,2024年中力股份境外营业收入略高于境内营业收入,均高于30亿元,境外业务收入的毛利率更是达到了37.65%,具体数据见表4。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电动叉车逐渐取代内燃叉车,成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数据显示,全球机动工业车辆市场增长趋势稳定,中国市场保持持续增长势头,仍处于世界第一,2024年全年机动工业车辆总销售量达到128.55万台。中力叉车的产品主要包括电动叉车和内燃叉车,在报告期内实现296,767台销售,毛利率28.69%,占国内销售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从物流装备从业者的个人体感角度出发,“卷”与“难”仍是关键词。2024年“价格战”愈演愈烈,大量中小企业艰难求生,大企业也面临利润率降低与业绩下滑压力,这一感受在上市公司财报中也得到了印证。正如伍强智能科技尹军琪总在中写道的:“2024年并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期望,即行业进入转折和复苏,相反的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利润率大幅下降,造成大量企业亏损,尤其是物流系统集成商承受巨大压力。”

  市场总有起伏,低谷中也蕴藏着新的机遇。在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将“智能装备”列为关键技术标准的核心方向之一,在技术融合创新、标准体系建设和生态共建层面制定了详细的物流仓储装备行业发展路径。政策的扶植与AI等新技术在物流装备领域的落地应用,或许会为市场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