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0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人民网宿州3月3日电 (陶伟)2月25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埇桥区蘄县镇副镇长兼忠陈村党总支书记刘惠贞正忙着奔走於村裡村外,了解群眾诉求,倾听群眾心声,手中的小本子记满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字裡行间都是对基层民生的关切。
作為一位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刘慧贞带着乡亲们踏踏实实走出了乡村振兴之路,将忠陈村从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发展成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1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今年是刘惠贞作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三年。她准备了6条建议,涉及网络游戏、农村医保、“家长学校”等多个方面。
“我最想提的建议是普及‘家长学校’。”在这位农村致富“领头雁”看来,乡村振兴不只是產业振兴,更是人的振兴,而人的振兴核心点则在於对下一代的教育上。
“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而需家校同频共振。”谈起推动“家长学校”普及的初衷,刘惠贞感慨颇深。在她的调研中,不少村庄面临留守儿童多、家庭教育缺失的困境。许多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导致部分孩子沉迷手机、学习散漫,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家校怎样才能共振?信任是基础。而刘惠贞在调研中发现,家校信任存在不同程度缺位。如何打破家校间信任壁垒?忠陈村的暑期实践给了她啟示。
2022年,刘惠贞带领村两委办起了“暑假公益培训班”,联合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免费為全村147名孩子提供暑期课业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更特别的是,培训班要求家长必须参与家长会。这些会议不讲大道理,而是由心理学专家和志愿者用接地气的语言,向家长传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亲子沟通技巧。
“事实上,家校的信任壁垒并非牢不可破。”刘惠贞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通过家长会的坦诚沟通,很多家长也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往往源於家庭教育的缺位。
“当然,‘家长学校’需要真正担当起作用!”刘惠贞直言。在她的基层调研中,“家长学校”的推广需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引入专业力量 ,由心理学专家、社会机构而非在校教师主导培训,避免“不敢讲真话”﹔ 二是创新形式,用案例分析、亲子实践活动替代单向灌输,让家长“听得进、用得上”﹔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将“家长学校”纳入教育体系,设立专项经费,建立评估机制。
“我希望能建立起‘政府引导、学校搭台、社会参与’的家长教育体系,进而每个家长都能成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与科学中成长。”谈及“家长学校”普及的未来,这位从田埂上走出的全国人大代表言语鏗鏘,目光坚定。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